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家园频道>>保教之窗>>文章内容
口腔疱疹与手足口病
发布日期:2013年05月14日     点击次数:      录入者:秦丽芳     来源:本站原创

 

区分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
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部分症状很像,所以很多家长一看到长疱就以为以为是手足口病,实际上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的疾病。
咽峡炎的手足口同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,都会出现发烧、咽喉痛、口啌内疱疹等症状,但是危险远远小于手足口病。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,还伴有发烧、咽喉痛、流涏等症状;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出现在口、手、足、膝盖、臀部等部位。而且,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,但出现脑炎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手足口病。家长不要看到发烧和疱疹就恐慌,应该及时就医确诊,进行治疗。只要连续按时服药,好好休息、吃清淡饮食,大多数短时间内就可以痊愈。
认识疱疹性咽峡炎
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,本症系由柯萨奇病毒所引起,最常见的为9型柯萨奇A组病毒(1、2、3、4、5、6、8、10及22),其它柯萨奇A组病毒、某些柯萨奇B组病毒以及9、1617型埃可病毒也偶有发现。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,特点为疱疹性黏膜损害。
该病小儿易感性较强、传播快,可散发或局部小流行,夏秋季为高发季节,主要侵袭1~7岁儿童。一般病程4~6日,重者可至2周。
孩子的鼻毛和呼吸道纤弱是致病主因
为什么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的侵袭对象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呢?有以下原因:
1.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,小孩子没有鼻毛,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。
2.呼吸道黏膜柔嫩,容易受到各种刺激(寒冷、刺激性气体等)而发生充血、肿胀甚至炎症反应。
3.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、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,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。
4.呼吸道表面有一种无数纤毛的细胞,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,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、病毒等向外清扫,排到喉头咳出,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,因此“自洁”功能也就相对地差。
以上原因告诉我们,鼻腔也是防病的一道屏障。如果孩子有挖鼻孔等 不良习惯,父母最好督促其改正。
疱疹性咽峡炎不难诊断
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及咽痛,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,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,呑咽时尤甚,咽部充血,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(很少多于12个)小的(直径1~2㎜)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、扁桃体、悬雍垂、舌部等,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。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,直径一般在5㎜以下,1~5日内愈合。有时孩子会说头痛、腹痛或肌痛;婴幼儿则表现不烦躁不安、拒食、流涎、呕吐等。多数患儿没有咳嗽、流鼻涕等症状。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,血常规检查大多是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,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升高。
疱疹性咽峡炎的一般病程为3~5天,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,注意感染可能侵袭其他部位。并发症在婴幼儿多见,上呼吸道感染可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,或引起中耳炎、咽喉壁脓肿、颈部淋巴结炎、喉炎、气管炎、肺炎等。严重高热不退的应注意心肌炎,神经系统受累。
没有特效药,无需使用抗菌药
治疗并不复杂,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,抗细菌药物对病毒也无效,治疗以口服中药、抗病毒、对症处理为主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、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合并细菌感染,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。
合并心肌损害者,应适当休息,使用护心药。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、含漱利咽合剂、撒入锡类散、喷入金喉健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。体温超过38.5℃时可以用美林等 退热药。体温超过39.5℃,有呕吐、惊厥、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合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措施。
沸水处理患儿食具
生病患儿要隔离2周,期间不适合到托幼机构。患儿月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,防止交叉感染。这种病尚未研制出疫苗,因肠道病毒有多种,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。流行季节小儿最好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。
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,不要剧烈活动、要睡足觉、喝足水、少吃饭、多吃菜、不吃冰糕、不喝饮料。注意口腔卫生,保持口腔清洁,可用淡盐水漱口,用冰硼散等中药以减轻咽痛症状。饮食上注意保持清淡,多喝温开水,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、水果等。尽可能少吃煎、炸类的油腻食品。忌食刺激食物,如酸、甜、辣、咸、热、硬等,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、过冷的食品,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。
患病后,家长不必惊慌,大多数患儿1周内即可痊愈。
 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
主办单位: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幼儿园    苏ICP备05086717号-1
地址: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东都东路158号    联系电话:88796630
技术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  访问统计

账号登录
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?